很多同学和家长都在问,西安交通大学到底怎么样?其实不用急着下结论,不如慢慢走进这所学校,看看在这里生活、学习是什么样子。
在西安交大,连吃饭都能吃出幸福感。
梧桐苑一楼西侧的茶泡饭最近成了同学们的“干饭新宠”,每天排队的队伍弯弯曲曲,却一点不觉得烦躁——打饭的叔叔动作麻利,还总笑着多添一勺配菜,难怪大家宁愿多等会儿也要吃上这口。要是想尝尝有故事的味道,三楼教工食堂的那些菜可得试试,它们带着淮扬风味,是当年学校从上海西迁时一起“搬”过来的,一口下去,像是能尝到几代交大人的记忆。
康桥苑的饸饹面也不能错过,筷子挑起一根,筋道得能弹起来,嚼着就知道为啥面食爱好者总往这儿跑;还有三楼的渔粉,老早就成了食堂的“招牌担当”,浓稠的汤里浸着滑嫩的鱼肉,配着不同口味的粉料,难怪不管什么时候去,窗口前总有人等着。
展开剩余62%走在校园里,四季都有不同的惊喜。春天一到,樱花大道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粉白色的花瓣堆成云、连成霞,走在底下,风一吹就落满身“花雨”,连路过的老师都会停下脚步拍张照。夏天的午后,腾飞塔周围最舒服,阳光透过树叶筛下点点光斑,学生们抱着书坐在石凳上,有的低声讨论题目,有的干脆躺着晒会儿太阳,塔顶那只“展翅”的造型,好像真的带着青春的劲儿在飞。
到了秋天,金色梧桐道就成了童话世界,金黄的叶子铺满整条路,踩上去沙沙响,走一路,鞋边都沾着暖意。冬天要是下了雪,可得去风帆广场看看,校名石像船头,四大板块像船帆,白雪一盖,整座广场像艘安静的巨舰,现代建筑的线条裹着白绒绒的雪,庄严里又透着点温柔。
这所学校的故事,藏在一百多年的时光里。从1896年的南洋公学算起,它见过太多风雨,1956年那次西迁更是刻进了骨子里——几千名师生带着书本、仪器,从上海搬到西安,把知识的种子撒在了西北大地。现在提起这些,老师们总说,不是为了讲历史,是想让学生知道,“扎根”这两个字有多重要。也难怪这里能走出钱学森、张光斗这样的大家,他们身上那股踏实做事、认真求学的劲儿,其实早就融进了学校的气质里。
在西安交大,会发现“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这十六个字不只是刻在校门口的校训,而是真真切切的日常。课堂上,老师讲起专业知识条理清晰,下了课总能在办公室找到他们答疑;图书馆里,凌晨还有亮着的灯,不是卷,是大家真的对学问有股钻劲儿。更难得的是,这里的“务实”不是死板,西迁精神里的“听党指挥跟党走”,到了现在变成了对家国的担当,学生们搞科研会想着“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做社团活动会琢磨“能不能帮到更多人”。
所以说,西安交大怎么样?它是那种能让你吃得舒服、住得安心的地方,是四季都有风景可看、有故事可讲的地方,更是能让你在百年积淀里找到方向、在踏实氛围里慢慢成长的地方。这样的学校,值得好好考虑。
发布于:陕西省宝盈优配-宝盈优配官网-可转债配资业务-广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