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记者 罗莎莎 通讯员 李颖 张燕秋
清晨六点半,一声哨响,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七里河训练基地的综合训练场上,10余位特警队员迅速列队站好。一个瘦削而挺拔的身影站在左前方,身着全套作训服,如鹰隼般的眼神扫过队伍。他就是刘传佳,现任南京市公安局特警(巡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大队长。
从警18年以来,刘传佳先后荣获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近日更是传来喜讯,刘传佳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最凶险的时候冲得上,最艰难的时候顶得住,最关键的时候打得响。”在刘传佳眼中,身为特警突击队员非如此不可,身为这支“全国公安特警示范队”的队长非如此不可。入警以来,他始终投身于特警一线,参与了50余起重大突发警情的处置,迅猛出击,屡战屡胜。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生命至上的理念指导着刘传佳冲锋在一次次突击行动的最前线。他永远把危险留给自己,把队员护在身后,更把群众的安全看得比天大。
那年,居民楼边上,一名男子坐在高压电缆上,离地面近10米,摇摇欲坠,手上挥舞着一把利刃。刘传佳带队赶到现场:“快准备充气垫,我来!”他脱下外套,攀上电缆,一跃而起,在扑向男子的瞬间,一举夺下刀子。挣扎中男子的手再次举起,“打火机!”围观人群里有人惊呼。此时刘传佳腾空一跃,一脚踢掉了打火机,随即手脚并用紧紧束缚住男子,用力转身。短短几秒,两人坠向地面充气垫,刘传佳用自己的身体稳稳地托住男子。
任务结束后,刘传佳腹部不适,到医院诊断出肾出血。因为在下落的一瞬间,两个身体的重量叠加撞击在气垫上,让刘传佳受伤了。
需要龙虎突击队到场的时刻,往往是最紧急的生死边缘。行动的那一瞬间,不容许有任何犹豫。“在扑上去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时有受伤是难免的。”刘传佳说。
40岁的刘传佳,已有10多处伤病在身,每一次受伤背后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行动。有次,他攀上高达8米的立柱,一个倒臂转移将肇事男子拉下高台,他垫在男子身下,腰椎、胸椎、肩椎因撞击错位而造成的损伤至今未愈;有次,他匍匐绕行至绑架案嫌疑人身后,大跨步上前,右手牢牢锁住犯罪嫌疑人持凶器的手,左手将人质推向安全区域,事后发现右手小拇指肌腱断裂,缝针后至今仍僵直……
“我经常跟大家说,训练不能有一丝一毫放松,只有我们练到极致,才能在处警时保证人民群众的安全。”刘传佳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但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心愿是人民群众不会有面对危险的那一刻。”
一个人强不是真正的强,一支队伍强才是真的强。走上领导岗位后,刘传佳始终在思考:如何带起一支优秀的队伍?
在七里河训练基地,刘传佳每天要走3万多步,很少有时间坐在办公室。突击队有警出警,无警特训,特警训练是他最为重要的日常工作。从枪械使用、警务搏击、攀登索降等训练,到现场急救、突击攻坚、警察战术等演练,刘传佳为队员们量身定制了个性化训练方案。“我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是他的承诺——担当不仅是冲锋陷阵,更要为后来者铺就进阶之路。
每天中午、晚上食堂吃过饭后,刘传佳都固定要“散步”。他口中的“散步”,就是检查七里河所有的训练场地和每一样用过的器械,为下次训练排除隐患;布满弹孔的靶子,他都要细细查,对最近的训练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在射击研究室里,一面墙上按名字挂着队员近半年来射击过的靶纸,随时可以翻阅,比较不同环境差异……南京特警10年蝉联全省巡特警部门比武冠军,背后正是他日夜钻研的付出。
龙虎突击大队的队员们平均年龄仅28岁,刘传佳是队长、教练,更是朝夕相处的大家长。每年新警到岗,他会郑重举办一场入警仪式,请来队员们的父母亲属,请他们放心;有队员家里哥哥患有先天性脑瘫,他悄悄嘱托教导员为其专门设一场“警营开放日”;年轻人想要“躺平”,他写了“十比十不比”贴在墙上:不比快跑高飞,比恒心比奋斗……没什么比“言传身教”更能打动人的,他带出来的队员,警服最上面的“风纪扣”永远扣得严实。
今年7月,全国公安特警挑战赛即将举办。这段时间,刘传佳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他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一摞队员们的血液检查记录,每次血液检查结果出来,他都会认真比对,根据数据变化调整训练计划;还利用此前考取的营养师资格证,研究针对性饮食。
记者了解到,在现代警务改革的浪潮下,大队挂牌成立了“刘传佳战术研训室”。刘传佳带领团队把无人机、机器狗引入危险环境侦察,主导研发的拐角直视瞄准镜项目获得了国家专利,持续攻关防盗门锁突入破拆新技术、自主研制车辆套索系统并创新“穿刺式柔性阻截”等战法,一批实战难题迎刃而解,加速提升南京特警新质战斗力。
宝盈优配-宝盈优配官网-可转债配资业务-广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