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我国恢复了军衔制度,在这一制度恢复后,许多将领获得了军衔,其中有9位将军曾荣获过特等功。这些将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表现,成为了无数战士和民众的楷模。
1965年5月25日,美联社从东京发出了一个消息,称中国共产党在当天宣布,军队中所有用以区分军官与士兵的军衔标志,包括所有等级的外部区别,甚至男女的标志,都将在6月1日起废除。6月1日当天,“执行剥夺超过250万军人军衔命令的首日”,路透社驻北京的记者白尔杰在北京街头目睹,数百名军人穿着相同的制服行走,衣领上的红旗徽章成为了唯一可辨识身份的标志。当天,《解放军报》以《全军指战员热烈拥护取消军衔制度》为头条,报道了这一历史性变革。就在一夜之间,存在了近十年的军衔制度被彻底废除,数百万解放军官兵摘下了曾经佩戴已久的军衔标志,换上了象征人民军队的新徽章。
展开剩余80%然而,到了七十年代末,军队内部分人开始提议恢复军衔制。1979年11月,中央军委的总政治部正式以书面形式向中央军委提出恢复军衔制度的建议。四个月后,在中央军委扩大会上,时任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指出,军队当前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第一是“消肿”,第二是体制改革,第三是提升训练质量,第四是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过,军衔制度的恢复必须等到军队完成精简整编之后才能落实。
1982年下半年,军队开展了第二轮“消肿”工作,直至1983年5月,中央军委才正式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恢复军衔制的相关工作。与1955年实施的四等十四级军衔制不同,邓小平指示,新制度将设立三等十一级军衔。尽管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讨论恢复军衔制,但直到1988年,这一提案才最终得到落实。1988年9月9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标志着新军衔制度的正式诞生。
9月14日,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恢复军衔制后的首次上将军官授衔仪式。此次授衔仪式历时33年后再次举行,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等17位军官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们身着新式87式军服,佩戴金色军衔肩章,正式以上将的身份站在怀仁堂。两天后,9月16日,全军范围内各单位的授衔仪式也如期展开,中将、少将以及部分校官、尉官都相继接受了授衔。
其中,有九位将军曾在历次战斗中获得过特等功。空军上将王海便是其中之一。王海是山东烟台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的英勇表现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传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王海接到命令,率部赴朝参战。刚到朝鲜前线时,他的部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飞行员们还未完全掌握米格-15喷气式战斗机的战斗技巧,战斗经验也相对缺乏。然而,王海凭借高度的责任心,带领大家加紧训练,并及时总结飞行中的经验,使得大家迅速掌握了作战技能。
1951年11月18日,王海带领的空军大队在与美军的空战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王海亲自击落了两架美军飞机,而其大队一共击落敌机五架。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王海屡次带领部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包括1952年5月1日的空战,成功击落敌机9架,击伤敌机3架,并逼迫敌机迫降海面。由于战功卓著,王海在1952年获得了特等功。
1988年恢复军衔制度后,王海成为了首批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领之一。与他同获上将军衔的,还有刘玉堤、赵兴元、宋双来等将军,他们都曾在不同的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荣获特等功或一等功。
刘玉堤,河北人,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多次作战,且屡次获得荣誉。1951年,在一次空战中,他成功击落了四架敌机,并在随后的大空战中继续击伤敌机,最终荣获“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此外,宋双来、赵兴元等将军也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表现出色,屡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宋双来在保北战役中,率领连队攻占敌炮楼,成功打破敌人的防线。而赵兴元则在辽沈战役中英勇作战,成功攻占锦州外围,获得了特等功。
除了这些名将,还有不少战士和指挥官也在战争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关键战役中,都表现出无畏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无论是从事空战的飞行员,还是在地面战斗中英勇奋战的将士,他们都值得国家和人民的尊敬与铭记。
这些曾经荣立特等功的将军和战士们,正是新中国的骄傲,他们在战火中锤炼出的坚韧品质,至今仍是共和国的宝贵财富。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
发布于:天津市宝盈优配-宝盈优配官网-可转债配资业务-广州股票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